楊大筠[專欄作者]關注
中國服裝協會服裝產業顧問 UTA時尚管理集團總裁 中小企業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
中國服裝協會服裝產業顧問,中國中小企業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,清華大華美術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海外學院長期客座教授 ,200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歐元之父羅伯特?蒙代爾先生頒發的“世界經理人成就 獎
百里挑壹推薦
楊大筠:“明星代言”換湯不換藥有個“毛用”?!來源:中國服裝網作者:楊大筠2017-07-100
在整個2010年之前,中國很多服裝品牌都依靠“明星代言”一炮而紅,在哪個時期,明星代言成為打造品牌的有效策略,為什么在2010年以后,這個策略變的效果日益“勢微”,我們來盤點一下依靠明星代言成功的品牌。
服裝行業最早采取明星代言的應該是90年代末的報喜鳥和任達華成功合作。
當時中國服裝產業正處在需求大于供給的時代,這個時代企業成功的策略就是快速市場占有率,誰能夠讓消費者知道你是誰,誰就可以迅速規?;?,那么,品牌傳播的策略就是“代言人”和“央視廣告”,能夠登陸央視廣告不僅僅是實力的象征,而且,也是招商加盟最有效的手段,雖然這個策略的代價不菲,但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,投資回報期很短,透過收取加盟金短時間就能回收投資,在巨大需求驅動下幾乎有規模的服裝企業都不約而同選擇了“明星代言”。
隨后的七匹狼和齊秦的合作、
出手最大方的是夏夢和詹姆斯邦德的合作、
柒牌選擇了李連杰、
在哪個時代,不僅僅是有名的、年輕的,體育用品還是男裝,最后連某些明星的爸爸都給挖掘出來代言了,中央五臺被戲稱為“晉江臺”,在福建泉州、石獅走一圈高速公路就是“星光大道”。
伴隨著2010市場需求陷入困境,消費升級的更新迭代,互聯網的興起加速了消費方式的改變,這其中包括對信息、購物、娛樂等消費習慣和渠道變化。
80-90后逐漸成為社會主流,成為推動新消費的主要力量,傳統的紙質媒體影響力日益勢微,過往一統天下的電視越來越不受年輕人喜歡;視頻、微信、音頻、微博成為社交的主流方式;互聯網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革命,完全顛覆了傳統工業時代的生活方式,明星的社會效應由過去一直獨大,被今天的網紅所替代。
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明星,擺脫了過去成為明星的傳統“障礙”,“消費者”成為“主導消費”,每個人都可以公平的利用任何“互聯網平臺”成就自己夢想,那個被動選擇“信息”的時代一去不返了,進入了一個“主動”選擇信息的時代,消費者不想聽的、不想看的你不在可以強迫“塞”給他們。
在“選擇性自由”的社會,如何驅動品牌成長,這就需要新思維和新觀點了,以為明星代言從傳統媒體挪到互聯網就可以成功了,換湯不換藥的策略,我相信不會有什么收獲。
我不是說“明星代言”無用,而是很有效,因為,在互聯網時代明星的背后是“流量”,“流量”后面是“粉絲”,問題是,喜歡這個明星的人不一定會喜歡他的所有,這就是“流量”轉化的問題,2010年以后,中國很少出現“明星代言”打爆市場的“品牌”,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企業的投資回報越來越少?
究其原因很簡單,過去的成功消費者關注的是“數量”的滿足而非“質量”的滿足,只買知道的不買適合的,廣告驅動暢銷,產品在整個環節中不是主題,什么風格、個性、生活方式都不是那個階段顧客首選;盲目消費是主要消費形式;今天不同的是,你的“產品”才是真正的“主體”,明星代言只是借流量,用明星制造話題吸引注意力,促銷只是一種儀式,但問題是:你的產品不行,你的品牌沒有人格化,依靠明星代言就好比流浪漢穿上禮服,無非還是一個有“逼格”的流浪漢,換湯不換藥有何作用。
中國現在很多服裝品牌主要的問題是缺乏“內在力”,何謂“內在力”,內在力指的是產品設計和品牌故事,在哪個年代崛起的品牌都缺這個“內容”,互聯網時代尊重原創和真實的內容,沒有“內容”的產品或者品牌即使通過明星“引流”,但“流量”轉化成“銷量”的機會并不大,放大了明星價值而沒有起到放大品牌價值是“替代”而非“迭代”,因為,沒有“內容”的“話題”驅動不了業績的增長;所以,“內容”缺失才是中國很多服裝企業的真正的“短板”。沒有真正“內容”品牌就像沒有方向的船,被傳媒公司這個風吹的離目標更遠
不是所有情況都如此,我們看看耐克、阿迪達斯這些傳統知名品牌,為何卻能借助互聯網利用co-Branding打造爆品,成為“現象級”的趨之若鶩的品牌,這是因為,他們實現了優質“內容”和跨界“明星代言”,流量+流量,用限購驅動話題,用口碑實現連接,全球發售成為儀式,最關鍵的是:他們品牌的人格化成為情感、溫度的呼應,用新傳媒的手段“發酵”價值,迎合新消費實現品牌“迭代”,這就是成功的“關鍵”!
Nike & Supreme
阿迪達斯 & 侃爺
沒有“內容”的品牌你透過互聯網“發酵”的是什么?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- 楊大筠:并購讓山東如意成為中國服飾類最大的奢侈品集團 2017-08-16
- 全球時尚產業投資專家楊大筠:小眾即是大眾的品牌時代 2017-07-20
- 大筠點評:從復星參與競購Jimmy Choo看時尚產業并購現狀 2017-06-05
- 楊大筠:中國時尚消費的未來—格局決定結局 2017-01-06
- 楊大筠:中國服飾企業需客觀對待問題 仰望未來信心 2016-12-29
- 楊大筠:盤點2016,看未來中國服裝產業前景! 2016-12-29
- 楊大筠:國際時尚產業趨勢在哪兒? 2016-09-20
- 楊大筠:2016下半年調整戰略一定要抓個性化市場! 2016-08-12
- 楊大筠:中國定制業有前景,但我不相信他們有前景 2016-07-15
- 楊大筠:獨立設計師的未來在哪里? 2016-07-15